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和道教發祥地之一,自春秋時期就云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,到戰國后期,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“東海仙山”。這里還是道教傳播要地,始于漢唐,宋、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,明、清不衰,盛時有“九宮八觀七十二庵”之說。
嶗山道教為北方全真派,被稱為“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”。著名的道士丘處機、張三豐、徐復陽、劉志堅、劉若拙等都在嶗山修過道。金、元以來,道教全真派興起,嶗山各廟紛紛皈依于"北七真"的各門派,成吉思汗敕封丘處機之后,嶗山道教大興。保存下來的道教建筑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,歷史也最悠久?,F在的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,共有房舍150余間。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,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墻,單開山門。
太清宮又名下清宮,前臨太清灣,背依七峰,為嶗山道教祖庭,是嶗山最大的道觀,民間廣泛流傳的“嶗山道士”典故就產生于此。所以,來嶗山旅游的話太清宮還是要看看的。太清宮始建于西漢建元元年,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,嶗山風景區旅游價值最高的宗教建筑三官殿、三清殿、三皇殿,生靈神奇的古樹漢柏、唐榆、絳雪,仙道傳奇中嶗山道士穿墻的影壁、踏雪無痕的逢仙橋、蒲松齡著書亭等等均薈萃于此。因此很多游客慕名而來,探古訪幽、尋真悟道。
在太清宮內游覽,發現很多景點都沉淀著濃厚的道教知識,與道教有關的典故比比皆是。這是一個有故事,而且有很多故事的地方,值得慢慢品味。